三农类部分汇总 |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
根据“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共3098项通过专家评审。其中项目名称中包含“乡村振兴”的共74项,与贫困相关的至少59项,与土地相关的至少30项。具体名单如下列各表所示: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中包含“乡村振兴”的项目汇总
新序号 | 学科 | 项目名称 | 申请人 | 学校名称 |
1 |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 乡村振兴视域中农民主体意识培育研究 | 廖运生 | 江西农业大学 |
2 |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 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头雁效应”研究 | 李敏 | 河南工程学院 |
3 |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 杨钊 | 四川理工学院 |
4 |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 乡村振兴浙江实践路径的口述史研究 | 董小梅 | 浙江科技学院 |
5 | 艺术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乡土景观建设研究 | 孙美璆 | 贵州财经大学 |
6 | 艺术学 |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江上游山地乡村“康养园宅”设计与服务研究 | 李映彤 | 湖北工业大学 |
7 | 艺术学 |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农村品牌构建系统研究 | 杨静 | 华南理工大学 |
8 | 艺术学 | 文化扶贫驱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施进路研究 | 张琳 | 西南大学 |
9 | 艺术学 | 乡村振兴视角下清水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存续策略研究 | 颜政纲 | 贵州理工学院 |
10 | 艺术学 | 近代岭南乡村园林艺术特色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传承研究 | 汤辉 | 华南农业大学 |
11 | 艺术学 | 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扶贫”方法与策略研究 | 李文嘉 | 上海理工大学 |
12 | 经济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涉农创业意愿与行为研究 | 李伟 | 长江师范学院 |
13 | 经济学 | 乡村振兴中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西部城乡物流协调发展研究 | 弓宪文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14 | 经济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绿色农业生态福利效应的测度及增进策略研究 | 刘应元 | 湖北工业大学 |
15 | 经济学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投融资机制优化路径研究 | 赵惠敏 | 吉林财经大学 |
16 | 经济学 | 脱贫攻坚视角下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研究 | 郭朝晖 | 南昌大学 |
17 | 经济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研究 | 杨宝剑 | 山东农业大学 |
18 | 经济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家庭农场发展的经营绩效评价与机制优化研究 | 刘其涛 | 许昌学院 |
19 | 经济学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耕地轮作休耕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研究 | 匡兵 | 华中师范大学 |
20 | 经济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影响机制及实证研究 | 王金杰 | 南开大学 |
21 | 经济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公共品私人供给研究:基于集体行动的视角 | 王丹利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22 | 经济学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法人治理对农村信用社绩效的影响机理与优化路径研究 | 张珩 | 西安石油大学 |
23 | 经济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模式研究 | 黄砺 | 中国地质大学 |
24 | 管理学 | 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模式选择及政策优化研究:基于农户行为视角 | 梁发超 | 华侨大学 |
25 | 管理学 |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镇公共服务边界化组织结构创新研究 | 曾维和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26 | 管理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藏彝走廊地区“一村一幼”建设绩效评估研究 | 贾晋 | 西南财经大学 |
27 | 管理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非优区全域开发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 | 王爱忠 | 重庆文理学院 |
28 | 管理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基于游客的古村镇品牌资产测度及共创机理研究 | 陈芸 | 江苏师范大学 |
29 | 管理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人”创业风险及政策研究——基于创业生态系统视角 | 许捷 | 宁波大红鹰学院 |
30 | 管理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共享农庄的生产生活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 陈丽英 | 上海海事大学 |
31 | 管理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特色产业选择、培育及过程性评价研究 | 刘元元 | 天津商业大学 |
32 | 管理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营企业慈善捐赠的家族动因及其效应研究 | 朱建安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33 | 管理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研究:测量、形成机制、影响后效及柔性政策 | 邱宏亮 |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
34 | 政治学 | 农村社会有效治理研究:从精准脱贫到乡村振兴 | 吴晓燕 | 重庆师范大学 |
35 | 政治学 | 新时代乡村振兴推进中的政社协同机制研究——以治理互赖模型为分析范式 | 张立荣 | 华中师范大学 |
36 | 政治学 | 乡村振兴的东亚经验及其借鉴:日本、韩国比较研究 | 李汉卿 | 华东政法大学 |
37 | 法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彝族法文化的合理内核研究 | 张居盛 | 成都学院 |
38 | 法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集体建设用地供应体制改革研究 | 程雪阳 | 苏州大学 |
39 | 社会学 |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选择 | 肖春艳 | 湖北经济学院 |
40 | 社会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合作社养老的实践机制研究 | 李俏 | 江南大学 |
41 | 社会学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社区动员机制研究 | 刘晓丽 | 井冈山大学 |
42 | 社会学 | 美好生活视野下江浙农民的福利态度与乡村振兴协同机制研究 | 臧其胜 | 南通大学 |
43 | 社会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困境及路径研究 | 王慧博 | 上海政法学院 |
44 | 社会学 |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我国乡村发展转型与空间重构研究 | 李娟 | 宿州学院 |
45 | 社会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城乡连续统建构研究 | 王积超 | 中央财经大学 |
46 | 社会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现路径研究 | 占小林 | 湖南大学 |
47 | 社会学 | 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弱势群体获得感的生成与提升机制研究 | 程军 | 南京工业大学 |
48 | 社会学 | 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电商产业的社区嵌入与路径优化研究 | 韩庆龄 | 山东师范大学 |
49 | 社会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快递下乡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 张杨波 | 武汉大学 |
50 | 社会学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约关系及风险防控研究 | 张建雷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51 | 社会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三治融合”机制研究 | 余练 | 西南大学 |
52 | 民族学与文化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与云南回族特色村寨建设研究 | 李德庆 | 昆明理工大学 |
53 | 民族学与文化学 | 特色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功能与路径研究 | 李炎 | 云南大学 |
54 | 民族学与文化学 | 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甘宁青民族地区异地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民族志研究 | 马英杰 | 西北民族大学 |
55 |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提升行动研究 | 王锰 | 江苏大学 |
56 | 教育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学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 王萍 | 德州学院 |
57 | 教育学 | 乡村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浙江安吉为例 | 童富勇 | 杭州师范大学 |
58 | 教育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治理研究 | 张胜军 | 江苏理工学院 |
59 | 教育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教师能力建设研究 | 卢尚建 | 台州学院 |
60 | 教育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 | 张旭刚 |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61 | 教育学 | 乡村振兴下农村寄宿儿童心理资本与社会适应研究 | 吴旻 | 赣南师范大学 |
62 | 教育学 |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促进区域乡村振兴的机理与路径优化研究 | 吴叶林 | 西南大学 |
63 | 教育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南地区农村高中生的教育选择和社会分层研究 | 易全勇 | 西南大学 |
64 | 体育科学 | 新时代背景下省邻同缘区域节庆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 李沐阳 | 韶关学院 |
65 | 体育科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适应研究 | 汪雄 | 玉溪师范学院 |
66 | 统计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统计测度与演化趋势研究 | 艾小青 | 北京工业大学 |
67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驱动研究 | 王彦林 | 河北工程大学 |
68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乡村振兴视阈下劳动力回流的减贫效应研究 | 黄敦平 | 安徽财经大学 |
69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景区化的空间重构特征、机制与路径研究 | 黄剑锋 | 安徽师范大学 |
70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农地流转价格偏离的形成机理与纠偏机制研究 | 吴学兵 | 长江大学 |
71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组织社会学视角下乡村振兴项目的“碎片化”及整合机制研究 | 杜春林 | 河海大学 |
72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农民”群体的新媒体空间参与与乡村社区认同感研究 | 庄廷江 | 河海大学 |
73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的土地制度创新研究 | 郭亮 | 华中科技大学 |
74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居民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 | 周炎炎 | 西南石油大学 |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中贫困相关项目部分汇总
新序号 | 学科 | 项目名称 | 申请人 | 学校名称 |
1 | 艺术学 | 文化扶贫驱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施进路研究 | 张琳 | 西南大学 |
2 | 艺术学 | 振兴湘西传统印染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研究 | 肖虹 | 长沙理工大学 |
3 | 艺术学 | 基于互联网的贫困地区美术创新教育生态研究 | 刘金全 | 东北大学 |
4 | 艺术学 | 旅游产业助力精准脱贫下旅游工艺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路径研究— | 王建华 | 桂林理工大学 |
5 | 艺术学 | 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扶贫”方法与策略研究 | 李文嘉 | 上海理工大学 |
6 | 艺术学 | “非遗+扶贫”背景下凉山彝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创新模式研究 | 陈铭 | 四川农业大学 |
7 | 经济学 | 农村贫困地区创业行为扩散机理与引导机制研究 | 薛永基 | 北京林业大学 |
8 | 经济学 | 民族地区贫困动态的评估与政策优化研究 | 肖泽平 |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
9 | 经济学 | 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的少数民族地区推普的精准扶贫效应评估及完善路径研究 | 刘金林 | 广西民族大学 |
10 | 经济学 | 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背景下的财政金融双支柱精准扶贫协调机制与策略组合研究 | 黄可权 | 龙岩学院 |
11 | 经济学 | 脱贫攻坚视角下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研究 | 郭朝晖 | 南昌大学 |
12 | 经济学 | 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精准扶贫绩效评价及其制度优化路径研究 | 赵丙奇 | 宁波大学 |
13 | 经济学 |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内在逻辑及政策优化研究 | 梁春梅 | 山东师范大学 |
14 | 经济学 | 母婴代际健康联系与减贫:测算、作用机制和政策选择 | 张芬 | 武汉大学 |
15 | 经济学 | 深度贫困地区返贫风险与管控机制研究——以西藏为例 | 刘天平 | 西藏农牧学院 |
16 | 经济学 | 区块链在精准扶贫中融合应用研究 | 杨明 | 东北农业大学 |
17 | 经济学 | 普惠金融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效果和机制研究 | 李萌 | 福建农林大学 |
18 | 经济学 | 能源贫困对健康的影响——基于多维度视角的中国家庭实证研究 | 李佳珈 | 四川农业大学 |
19 | 经济学 | 家庭生命周期、可持续生计与精准脱贫研究 | 汪为 | 四川农业大学 |
20 | 经济学 | 多重剥夺下的贫困成因及反贫困政策效果研究 | 张昭 | 西安交通大学 |
21 | 经济学 | 金融普惠与脱贫质量——基于贫困脆弱性和多维贫困视角的研究 | 张栋浩 | 西南财经大学 |
22 | 管理学 | 产业扶贫场域空间视角下多主体协同扶贫行为选择与保障机制研究 | 周涛 | 山东理工大学 |
23 | 管理学 | 多主体参与的深度贫困区精准脱贫联动机制研究 | 童洪志 | 重庆三峡学院 |
24 | 管理学 | 深度贫困地区政府精准扶贫的自适应创新机制研究 | 戴祥玉 | 青岛大学 |
25 | 管理学 | 新疆贫困小农户与农产品供应链“双向嵌入”的内在机理及嵌入后的利益联结机制研究 | 欧阳建军 | 石河子大学 |
26 | 政治学 | 农村社会有效治理研究:从精准脱贫到乡村振兴 | 吴晓燕 | 重庆师范大学 |
27 | 政治学 | 农村精准脱贫的可持续性评估研究 | 何植民 | 江西财经大学 |
28 | 政治学 | 县域精准扶贫的风险识别及治理对策研究 | 王青平 | 东华理工大学 |
29 | 政治学 | 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获得感”实证研究——基于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视角 | 隋洪鑫 | 内蒙古大学 |
30 | 社会学 | 四川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稳定脱贫机制和模式研究 | 张果 | 四川师范大学 |
31 | 社会学 | 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农民的生活世界研究 | 范会芳 | 郑州大学 |
32 | 社会学 | 精准扶贫中的基层避责及其治理研究 | 孙良顺 | 安徽财经大学 |
33 | 社会学 |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康扶贫效应及提升策略研究 | 于大川 | 广东金融学院 |
34 | 社会学 | 限时“脱贫摘帽”背景下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长效机制研究 | 贺青梅 | 湖北工业大学 |
35 | 社会学 | 县级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力的评估与提升研究 | 董庚 | 湖北文理学院 |
36 | 社会学 | 城市低保减贫绩效的精准化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 | 肖萌 | 天津师范大学 |
37 | 民族学与文化学 | 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大数据智慧扶贫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问题研究 | 李佳成 | 贵州师范大学 |
38 | 教育学 | 滇桂黔石漠化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民众获得感研究 | 谯欣怡 | 广西大学 |
39 | 教育学 | 职业教育扶贫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研究 | 唐智彬 | 湖南师范大学 |
40 | 教育学 | 信息化视野下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和策略的国际比较研究 | 王丽珍 | 山西大同大学 |
41 | 教育学 | 认知资本视角下贫困儿童认知能力发展及培育机制研究 | 李亚红 | 中南民族大学 |
42 | 教育学 | 脱贫攻坚视域下西南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发展困境与治理路径研究 | 雷经国 | 贵州师范学院 |
43 | 教育学 | 扶贫攻坚后期“三区三州”职业教育精准发展研究 | 周虹 | 西南大学 |
44 | 教育学 | 精准扶贫视域下的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流动:现状、机理与对策研究 | 郑育琛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45 | 教育学 | 教育反贫困公益协作中的资源动员机制研究 | 刘斯文 | 扬州大学 |
46 | 教育学 | 中外针对贫困儿童的发展性教育福利政策研究 | 何伟强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47 | 体育科学 | 精准扶贫背景下寒地农民体质健康促进研究 | 章碧玉 | 北京体育大学 |
48 | 国际问题研究 | 俄罗斯减贫措施及对上合组织中亚和印巴成员国的启示研究 | 刁秀华 | 东北财经大学 |
49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我国脱贫攻坚决胜阶段中精英俘获的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 | 胡联 | 安徽财经大学 |
50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基于PSTR模型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反贫困效应研究 | 李建国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51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家庭隐性贫困识别测度与脱贫能力提升研究 | 赵艳霞 | 华北理工大学 |
52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深度贫困区稳定脱贫的生计干预机制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 | 苏芳 | 陕西科技大学 |
53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乡村振兴视阈下劳动力回流的减贫效应研究 | 黄敦平 | 安徽财经大学 |
54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农户健康贫困发生环境与地域模式研究:以湖北大别山连片特困区为例 | 杨振 | 华中师范大学 |
55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空间互适共生视角下贫困山区乡村聚落重构与路径研究 | 洪步庭 | 四川师范大学 |
56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绿色减贫:连片深度贫困区生态扶贫的模式与效益评估研究——以生态脆弱区南疆四地州为例 | 陈红梅 | 塔里木大学 |
57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削减深度贫困地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制约因素研究 | 李治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58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的乡村适应性及对策研究 | 陈佳 | 西北大学 |
59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深度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体系构建研究——基于社会福利分层和家庭结构变迁视角 | 杨政怡 | 中南民族大学 |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中土地相关项目部分汇总
新序号 | 学科 | 项目名称 | 申请人 | 学校名称 |
1 | 经济学 | 确权能实现农地抵押贷款吗?——河南9个试点县的跟踪研究 | 赵翠萍 | 河南农业大学 |
2 | 经济学 | 农地非农化效率测度、时空变化分析及改进政策研究——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实证 | 望晓东 | 华南农业大学 |
3 | 经济学 | 新时期农村宅基地“准市场”流转机制与补偿标准研究 | 胡振华 | 温州大学 |
4 | 经济学 | “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融资的制度协同与创新研究 | 邹新阳 | 西南大学 |
5 | 经济学 |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与贸易合作潜力研究 | 赵明正 | 河南农业大学 |
6 | 管理学 | “三权分置”下耕地保护权责均衡机制构建与对策建议研究 | 陈美招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7 | 管理学 | 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模式选择及政策优化研究:基于农户行为视角 | 梁发超 | 华侨大学 |
8 | 管理学 | 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户从众行为、后续效应及管理对策研究 | 杨卫忠 | 嘉兴学院 |
9 | 管理学 | 集体土地上拆迁户家庭资产配置的时空特征、行为规律与引导机制研究 | 鲍海君 | 浙江财经大学 |
10 | 管理学 | 东北粮食主产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异与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研究 | 高佳 | 东北大学 |
11 | 管理学 | “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路径及农民生计转变策略研究 | 王振伟 | 湖北大学 |
12 | 法学 | 粮食安全视角下跨国农地投资的国际规制与我国的法律对策研究 | 尚清 | 华中农业大学 |
13 | 法学 | 土地流转背景下村民自治制度完善研究 | 李海平 | 吉林大学 |
14 | 法学 | 宅基地三权分置法理阐释及其法律实现研究 | 朱识义 | 绍兴文理学院 |
15 | 法学 |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风险控制与法律构造研究 | 杨青贵 | 西南政法大学 |
16 | 法学 | “三权分置”下宅基地权利结构的重构研究 | 肖鹏 | 中国农业大学 |
17 | 社会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现路径研究 | 占小林 | 湖南大学 |
18 | 社会学 | 农地三权分置对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影响研究 | 李飞 | 华中农业大学 |
19 | 国际问题研究 | 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土地制度研究 | 胡洋 | 云南师范大学 |
20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农村闲置宅基地目标识别研究 | 郑荣宝 | 广东工业大学 |
21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农地流转价格偏离的形成机理与纠偏机制研究 | 吴学兵 | 长江大学 |
22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不同地理环境下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感知与响应研究 | 朱孟珏 | 广东财经大学 |
23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特大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空间分异特征及估算研究 | 王贺封 | 河北工程大学 |
24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感知价值理论框架下农户土地经营权退出行为研究 | 任立 | 湖北科技学院 |
25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的土地制度创新研究 | 郭亮 | 华中科技大学 |
26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城乡融合背景下宅基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耦合机制与优化策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 戈大专 | 南京师范大学 |
27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土地利用演替下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重金属输出分异特征及溯源研究 | 李瑞平 | 曲阜师范大学 |
28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生态安全视角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内在机理与调控机制研究 | 孙丕苓 | 曲阜师范大学 |
29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空间管控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研究——基于交通可达性视角 | 吴常艳 | 浙江工商大学 |
30 | 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 宅基地“三权分置”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机制及调控策略研究 | 姚小薇 | 中国地质大学 |
——END
以上汇总肯定有遗漏,敬请谅解。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基金所有公示名单PDF
相关阅读: